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0501MA28CH739Y | 潘金龙 |
江卫忠 | **省******新区 |
浙****开发区西凤路888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年加工印染1.5亿米化纤布技术改造项目 | **** |
| |
2021版本:028-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 | C175-C175-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 |
| **省******新区 浙****开发区西凤路888号 |
经度:120.04469 纬度: 30.88548 | ****生态环境局 |
| 2018-09-17 |
****003 | ****0501MA28CH739Y001P |
2018-09-25 | 11500 |
1100 | **** |
****0501MA28CH739Y | **南******公司 |
913********4264887 | ****研究院有限公司 |
913********745313A | 2023-12-25 |
2023-12-25 | 2024-12-24 |
2024-12-24 | 2025-03-24 |
| http://www.****.com/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年加工印染1.5亿米化纤布 | 年加工印染1.5亿米化纤布 |
无 | |
|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废气:1、设置4套“水喷淋+冷凝+静电”装置处理定型废气,排气筒高度分别为25m; 2、分别设有2套“碱喷淋+次氯酸钠强氧化”用于处理污水站及污泥堆场恶臭,排气筒高度大于15m。 3、设有1套“碱喷淋+次氯酸钠强氧化”处理设施用于处理配料车间恶臭,排气筒高度大于15m。 废水:1、建设有一座3500m3/d****处理站处理印染废水; 2、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纳管。 噪声: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 固废:1、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清运; 2、一般固废委托环卫部门清运或外售; 3、危险废物委托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4、厂区按规范设置危险废物和一般固废暂存仓库。 | 废气:设置3套“水喷淋+冷凝+静电”装置处理定型废气,排气筒高度均为25m; 设有2套“碱喷淋+次氯酸钠强氧化”处理设施用于处理污水站及污泥堆场恶臭,排气筒高19m;设有1套“碱喷淋+次氯酸钠强氧化”处理设施用于处理配料车间恶臭,排气筒高度19m。 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和生产废水一起纳入污水站(日处理能力3500m3/d)处理,处理达《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表2中的间接排放****处理厂深度处理;蒸汽冷凝水回用至浅色布染色工序;浅色布及深色布染色工序碱减量废水回用;浅色布染色水经回用水池回用至浅色布工序循环两次后排入再生水池,经再生处理后用至深色布工序再经再生水池处理循环至深色布工****处理站,经处理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表2中的间接排放限值****处理厂处理。 噪声: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 固废:1、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清运; 2、一般固废委托环卫部门清运或外售; 3、危险废物委托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4、厂区按规范设置危险废物(50m2)和一般固废暂存仓库(200m2)。 |
废气:经现场调查,本项目相较环评少设置了1套“水喷淋+冷凝+静电”装置处理定型废气;实际建设如下:1#、2#、3#、4#定型机合用1套废气处理装置;5#、6#、7#、8#定型机合用1套废气处理装置;9#、10#、定型机合用1套废气处理装置,共计3套“水喷淋+冷凝+静电”装置处理定型废气,能够满足废气处理需求。从检测结果及总量核算看来,该变化不会导致产能、产排污增加,不改变原环评结论。 废水:经现场调查,环评中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一起纳入污水站处理,经处理后入中水回用系统处理后50%回用至车间;企业实际建设回用水池及再生水池,蒸汽冷凝水回用至浅色布染色工序;浅色布及深色布染色工序碱减量废水回用;浅色布染色水经回用水池回用至浅色布工序循环两次后排入再生水池,经再生处理后用至深色布工序再经再生水池处理循环至深色布工****处理站,经处理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表2中的间接排放限值****处理厂处理。该变化不会导致产能、产排污增加,不改变原环评结论。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47.04 | 49.428 | 0 | 0 | 47.04 | 47.04 | |
0 | 18.82 | 19.77 | 0 | 0 | 18.82 | 18.82 | |
0 | 0.941 | 0.989 | 0 | 0 | 0.941 | 0.941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2.252 | 14.08 | 0 | 0 | 2.252 | 2.252 | / |
0 | 1.807 | 7.34 | 0 | 0 | 1.807 | 1.807 | / |
0 | 2.98 | 6.3 | 0 | 0 | 2.98 | 2.98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污水站 |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 | 目前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清污分流、雨水排入雨水管网;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一起纳入污水站处理,处理达****处理厂深度处理;蒸汽冷凝水回用至浅色布染色工序;浅色布及深色布染色工序碱减量废水回用;浅色布染色水经回用水池回用至浅色布工序循环两次后排入再生水池,经再生处理后用至深色布工序再经再生水池处理循环至深色布工****处理站,水重复利用率达到50%以上,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 | 该公司污水排放口污水pH值、氨氮、色度、悬浮物、总氮、总磷、硫化物、二氧化氯、可吸附有机卤素排放浓度符合《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表2中的间接排放限值,苯胺类化合物、六价铬排放浓度符合该标准表1中的间接排放限值,总锑、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排放浓度符合该标准修改单中的限值;单位产品排水量满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表2中的要求。 该公司生产车间废水排放口废水六价铬排放浓度符合《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表1中的间接排放限值。 |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定型机废气处理设施 | 《纺织染整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962-2015) | 设置10台定型机采用3套“三级碱喷淋+ 冷凝+高压静电装置”处理。 | 定型机废气排气筒出口1#、定型机废气排气筒出口2#、定型机废气排气筒出口3#废气颗粒物、油雾、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和臭气浓度最大值符合环评要求的《纺织染整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962-2015)表1中的特别排放限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符合《****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的通知》中的工业炉窑排放限值 | |
2 | 污水站废气处理设施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 废水站恶臭废气加盖收集后通过2套“碱喷淋+次氯酸钠喷淋”处理装置处理,分别通过2根19m高排气筒排放 | 好氧池废气处理设施出口、厌氧池废气处理设施出口废气硫化氢、氨排放速率最大值和臭气浓度最大值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中的标准 | |
3 | 配料废气处理设施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 经收集后通过碱喷淋处理装置处理,19m高排气筒排放 | 配料废气处理设施出口废气颗粒物、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和臭气浓度最大值符合《纺织染整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962-2015)表1中的特别排放限值 |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选取低噪设备、合理布局;局部 消声、隔音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 选取低噪设备、合理布局;局部 消声、隔音 | 该公司厂界南侧、厂界西侧、厂界北侧昼间及夜间噪声排放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表1中的3类标准。该公司厂界南侧敏感点昼间及夜间噪声排放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1中的2类标准。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①厂区各生产装置、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设施在布置按照污染物渗漏的可进行区分,划分为一般地面硬化区和一般防渗区。 ②污染防治区结合所处场地的天然基础层防渗性能以及场地地下水位埋深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以及泄/渗漏污染物的收集处理措施,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入渗地下。 ③一般防渗区要求:等效黏土防水层Mb≥1.5m,K≤1.0×10-7cm/s;或参照GB16889执行。 ④项目在厂区和下游应设置2处地下水现状监测井,并将其作为日后运营时的地下水观测井,定期检测地下水质,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根据项目厂址工程地质及特点,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对各生产车间、原辅材料仓库等采用混凝土硬化,并采取防腐防渗措施,四周设置地沟收集渗水和跑冒滴漏,对车间地面、废水处理系统的地下式收集池(污液池)、事故池等采取防腐、防渗措施,确保液态废物不渗入地下,防止污水向地下水扩散。通过以上措施,项目对地下水和土壤的影响是可以避免的。 | ①厂区各生产装置、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设施在布置按照污染物渗漏的可进行区分,划分为一般地面硬化区和一般防渗区。 ②污染防治区结合所处场地的天然基础层防渗性能以及场地地下水位埋深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以及泄/渗漏污染物的收集处理措施,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入渗地下。 ③一般防渗区要求:等效黏土防水层Mb≥1.5m,K≤1.0×10-7cm/s;或参照GB16889执行。 ④项目在厂区和下游应设置2处地下水现状监测井,并将其作为日后运营时的地下水观测井,定期检测地下水质,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根据项目厂址工程地质及特点,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对各生产车间、原辅材料仓库等采用混凝土硬化,并采取防腐防渗措施,四周设置地沟收集渗水和跑冒滴漏,对车间地面、废水处理系统的地下式收集池(污液池)、事故池等采取防腐、防渗措施,确保液态废物不渗入地下,防止污水向地下水扩散。通过以上措施,项目对地下水和土壤的影响是可以避免的。 | |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项目产生固废主要有下脚料、一般废包装材料、危险废包装材料、定型废油、废机油、含油抹布及劳保手套、污泥、白泥、生活垃圾等。其中危险废物委托相应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各类固废均合理处置不排放;企业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有关修改要求、危险废物厂内暂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及其有关修改要求。 | 项目产生固废主要有下脚料、一般废包装材料、危险废包装材料、定型废油、废机油、含油抹布及劳保手套、污泥、白泥、生活垃圾等。其中危险废物委托相应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各类固废均合理处置不排放;企业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有关修改要求、危险废物厂内暂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及其有关修改要求。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1、建立污染源头、过程处理和最终排放的“三级防控 ”机制。 2、管理上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3、加强对液体物料运输、贮存的科学管理,建立严格的、可实施的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及操作规程,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专业培训、安全与工业卫生知识的教育,坚持持证上岗,对储运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使风险发生源头降至最低。 4、地面进行分区防渗处理,安排专人巡查,设置灭火器、消防沙等应急物资。加强废气处理设施和各类生产设备的检修及保养,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5、设立事故废水应急池,满足本项目事故废水应急要求。 | 1、建立污染源头、过程处理和最终排放的“三级防控 ”机制。 2、管理上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3、加强对液体物料运输、贮存的科学管理,建立严格的、可实施的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及操作规程,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专业培训、安全与工业卫生知识的教育,坚持持证上岗,对储运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使风险发生源头降至最低。 4、地面进行分区防渗处理,安排专人巡查,设置灭火器、消防沙等应急物资。加强废气处理设施和各类生产设备的检修及保养,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5、已设立1000立方米事故废水应急池,满足本项目事故废水应急要求。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产车间:本项目依托原有厂房实施生产。 排水系统:厂区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依托原有污水站(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处理达标****处理厂集中处理;厂区雨水依托现有雨水收集系统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供电设施:依托原有变压器1台满足用电需求。 废水处理设施:依托厂区内现有一座日污水处理能力为3500m3/d****处理站(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 | 生产车间:本项目依托原有厂房实施生产。 排水系统:厂区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依托原有污水站(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处理达标****处理厂集中处理;厂区雨水依托现有雨水收集系统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供电设施:依托原有变压器1台满足用电需求。 废水处理设施:依托厂区内现有一座日污水处理能力为3500m3/d****处理站(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 废气处理设施均为**,不涉及依托。 |
/ |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